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为扩大我市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根据中央农办等七部委《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中农发﹝2020﹞10 号)和省委农办等八部门《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实施意见》(皖农工办〔2020〕40 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聚焦我市“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推动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实施农业农村领域补短板投资十一大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牵引性强、有利于生产消费“双升级”的现代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短板补得更实,全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全面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二、实施农业农村领域补短板投资十一大工程
(一)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推深做实百村培强、千村扶优、万村提升“百千万”工程,扎实开展“增点扩面、渠道拓宽、帮扶助力、部门联动、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六项行动。坚持抓调度、抓指导、抓政策转化,现场教方法、压担子、指路子,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月调度、季观摩工作机制,压紧压实责任,督导各县区和乡镇抓好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等工作落实,有效实现“两基本、三确保”(基本消除空壳村、薄弱村;确保集体经济收入稳定、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目标。到 2022 年,强村比重达 18%以上,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 10 万元以下的村。
(二)村庄规划编制工程。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启动市、县两级村庄规划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村庄规划的经验和模式。市级试点村庄规划编制数量不少于 5 个,县级不少于 2 个,2021 年底完成试点村的村庄规划和集聚提升类及其他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分类编制,统筹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村庄规划可以一个或者若干个行政村为单元,也可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合并编制。对于重点发展或需要进行较多开发建设、修复整治的村庄,编制实用的综合性村庄规划;对于综合性的村庄规划,可分步编制,分步报批,先编制近期急需内容,后期逐步补充完善。对于不进行开发建设或只进行简单的人居环境整治的村庄,编制简单性的村庄规划,可只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村庄建设边界等控制线,规定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建设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到 2022 年,确保村庄规划应编尽编。
(三)农产品深加工工程。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和农业产业化“12345”工程,到 2022 年,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30 家,农产品加工业主营收入超 100 亿元农产品加工园区达 2 个。推动实现现代农业示范区转型升级,到 2022 年力争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4 个,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实施新希望六和 200 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可牛了”低温奶和大成集团肉禽扩大产能等一批大项目,打造千亿级绿色农产品加工业。立足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高起点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到 2022 年,建设“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县区 4 个。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 30 个以上,其中省级示范基地 20个。示范基地农产品及加工品沪苏浙地区销售额年均增长 10%以上。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有序实施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到 2022 年底,实现二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三类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显著提高。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布点中心村全部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通过省级验收考核。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就地资源化利用试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统筹做好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厕衔接。全面推进“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有机肥生产推广应用项目。加快三县省级农作物秸秆现代环保产业园建设,推进秸秆收储网络体系建设,三县及淮上区每个乡镇至少建立 1 个标准化秸秆收储点、每个行政村或多个行政村联合建立标准化临时堆放转运点。推进特色村创建,创建省级森林城镇 6 个,省级森林村庄 50 个,绿化特色村 40 个,长寿树示范村 40 个,五小园示范村 20 个,农田林网示范片 20 万亩。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 35%以上。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编制实施新一轮农村供水规划,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农村供水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不具备城乡一体化的地区研究推进区域供水规模化。到 2022 年,农村自来水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持续推进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整治提升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等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管网覆盖率、污水收集率、污水处理率。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在全市基本实现村民组通硬化路和具备条件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基础上,加速农村路网提档升级,建设一批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有序推进进村入户道路建设。到 2022 年,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和农村公路网化工程 160 公里以上。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项目,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现代农村电网,农村地区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到 2022 年,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 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 99.0%。
(六)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支持建设国家和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强重点县区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改造,优化完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加快提升合一冷链综合体、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服务能力,支持开展冷藏冷冻、物流配送、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到 2022 年,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各建成 5 座以上容量 300—800 吨的产地型冷鲜库、2 座以上容量 1000 吨的销地型冷库。支持各类农业主体建设产地和区域性的仓储设施,着力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冷链物流“最初一公里”问题。到 2022 年,支持 30 家以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围绕果蔬、畜禽产品、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建设可立足田间地头、设施功能完善、经济效益良好、紧密衔接市场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
(七)三县一区水系连通补水蓄水工程。怀远县重点实施新澥河拓宽疏浚和新淝河疏浚工程。五河县重点实施蔡湖大沟、安淮截源沟、浍沱引河、曹庙沟和马拉沟等五条大沟水系连通工程。固镇县重点实施县城周边水系连通、重要国省道边水系连通工程。淮上区持续推进淮丰引水涵工程和吴小街二号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城区水系连通中段工程和大沟综合治理。着力构建“格局合理、功能完备,蓄泄兼筹、引排得当,多源互补、丰枯调剂,水流通畅、环境优美”的水系连通工程体系。
(八)农田建设工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开展田块整治、灌溉排水与节水设施、田间机耕道、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农田输配电等工程建设。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重点对支渠到田间的灌溉系统和田间到大沟的排水系统及相应配套设施进行治理,进一步提高农田排灌标准。实施水毁设施修复项目,按照灾后恢复重建“四启动一建设”工作要求,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修复重建。到 2022 年,建成高标准农田 350 万亩。
(九)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强化农村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 4G 网络、光纤宽带网络向自然村延伸,逐步开展 5G 网络建设。扎实推进“5G+智慧农业示范”工程,扩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实行农机装备 5G+改造。深入开展益农信息社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建设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到 2022 年,全市益农信息社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全面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生产—流通—消费高效衔接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加快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工程,启动数字乡村试点,积极推广应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信息采集网络化、政府决策智慧化、生产调度精准化。
(十)动植物疫病防控工程。建设市级陆生动物疫病病原学检测区域中心,到 2022 年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标准。改扩建怀远县、固镇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和怀远县、五河县 18 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新建五河县区域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新建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区域性运输车辆清洗消毒中心 8 个。配套完善市、县(区)动物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储备库。推进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点建设,开展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设施建设,新建病虫害测报站点 7 个。推进绿色防控,扶持建设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组织。
(十一)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加快推进畜牧业、渔业机械化。到 2022 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88%。推动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加强与安徽科技学院合作,筹建蚌埠农业科学研究院;推进怀远糯稻产业研究院、蚌埠花生产业研究院等建设,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新装备的集成开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建设,提升国家及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构建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怀远县)为引领,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五河县、固镇县)为基础的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特色鲜明、创新发展的“一核两翼”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积极推进农业对外合作“两区”建设,支持怀远县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强种业主体的培育和支持,加快推进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新培育2—3 个优质、高产、多抗、广适、资源高效利用新品种,健全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促进保育研繁推用紧密融合,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强政策扶持和用地保障,推进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鼓励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企业开拓市场,支持地方品种申请地理标志,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千方百计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
(一)积极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制定出台蚌埠市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农业重点领域投融资新机制新模式。在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实施一批 PPP 项目。积极支持发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公司信用类债券和涉农中小企业集合债、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扩大公司信用类债券支持乡村振兴的规模。加大农业农村项目和投资招引力度,推动更多的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实施。
(二)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鼓励地方法人银行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做实涉农贷款尽职免责制度。鼓励金融机构探索推出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产品,综合运用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税收优惠、奖励补助等多种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中长期信贷支持,推进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加大政府、合作银行、融资担保机构“三方联动”,为符合条件的“三农”企业提供优质融资服务,降低企业贷款门槛。大力推动涉农企业直接融资,创新农业担保服务。加大对新型农业主体信用贷、首贷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和主体继续执行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扩宽抵质押物范围,全面推行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土地经营权依法合规抵押融资。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等抵押贷款,探索开展存货、大额订单、股权、公益林补偿收益权等质押贷款。深入推进信用村建设,鼓励开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模式。扩大农业大灾保险实施范围,推进水稻等大宗农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全面推开育肥猪保险,调整设定森林保险保额和费率,实施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政策。
(三)扩大政府债券用于农业农村规模。县(区)政府应统筹安排新增一般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帮助县(区)政府利用专项债券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对符合发行使用专项债券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现代农业设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镇污水治理等领域政府投资项目优先申报发行。县(区)政府可按规定将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有一定收益保障的农林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四)保障财政支农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只增不减。按照国家规定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持续投入农业发展基金,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加大对补短板重大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扎实开展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使用,支持购买使用贫困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和新增耕地指标,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按规定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扩大以工代赈规模,重点支持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增加就地就近就业岗位。
(五)推深做实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总结推广“劝耕贷”,加大担保模式创新,加强对放大倍数的量化考核,进一步扩大担保规模。稳定并扩大重要大宗农作物保险覆盖面,提高小农户投保率,逐步提高特色险占农业保险比重。发挥“保险+期贷”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作为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县区要抓紧研究落实扩大农业农村投资的有效措施并推动落实。各相关部门要强化协同配合,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主动服务推进。发改部门要指导县区加大对农业农村项目的支持力度。财政部门要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做好农业农村领域项目专项债券发行相关工作。金融部门要依法合规加大对农业农村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严禁新增隐性债务。农业农村、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业务培训指导,总结梳理典型模式,全力推动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
(二)扎实做好规划编制和项目储备。结合编制“十四五”规划,抓紧组织编制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投资规划和各专项建设规划,科学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建设重点和投资方向。围绕农业农村领域 11 项补短板工程,谋划储备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枢纽性的重大项目,加快形成覆盖全面、系统完备、分层分类、长短结合的项目储备库。实施储备项目分类管理、动态调整,按“急需急用优先、条件具备优先、地方支持优先”的原则有序滚动安排,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形成实物工作量。
(三)落实土地利用政策。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不少于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 10%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和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新编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可对暂时无法明确具体用途的地块留白,预留不超过 5%的建设用地规模,用于一时难以定点定位的零星分散农村公益设施、新产业新业态、乡村文旅设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其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
(四)加强考核调度。建立考核制度,把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绩效考核,作为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重要考核内容,严格奖惩问责,倒逼责任落实,考核结果将作为培养、选拔、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农业农村领域补短板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有力、实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对工作推进滞后并造成影响的,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建立调度制度,将农业农村投资项目纳入全市“三农”重点工作实行月调度。建立健全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制度,强化对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提高对“三农”领域信贷风险的容忍度。建立报告制度,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及时将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情况向市政府报告。
农业农村领域补短板投资
十一大工程任务分工
一、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
推深做实“百千万”工程,扎实开展“六项行动”。到 2022年,强村比重达 18%以上,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 10 万元以下的村。(责任单位:市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村庄规划编制工程
启动市、县两级村庄规划试点。市级试点村庄村庄规划编制数量不少于 5 个,县级不少于 2 个。2021 年底,完成试点村的村庄规划和集聚提升类及其他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到 2022 年,确保村庄规划应编尽编。(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三、农产品深加工工程
(一)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和“12345”工程,到 2022 年,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30 家,农产品加工业主营收入超 100 亿元农产品加工园区达 2 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二)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转型升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工程,到 2022 年,创建 10 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4 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三)加快实施新希望六和 200 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可牛了低温奶和大成集团肉禽扩大产能等一批大项目,打造千亿级绿色农产品加工业。(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四)深入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158”行动计划,到 2022 年,建设“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县区 4 个;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 40 个,其中省级示范基地 20 个,示范基地每年产值增长10%以上,基地农产品及加工品沪苏浙地区销售额年均增长 1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一)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有序实施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到 2022 年底,实现二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95%以上,三类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显著提高。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有机肥生产推广应用项目。加快省级农作物秸秆现代环保产业园建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二)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就地资源化利用试点。(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三)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四)推进特色村创建和“四旁”绿化,到 2022 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 35%以上。(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
(一)编制实施新一轮农村供水规划,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和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以及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到 2022 年,农村自来水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住建局)
(二)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整治提升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等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管网覆盖率、污水收集率、污水处理率。(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三)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到 2022 年,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和农村公路网化工程 160 公里以上。(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四)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项目,到 2022 年,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 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 99.0%。(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网蚌埠供电公司)
六、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
(一)加强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改造,优化完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到 2022 年,建成 15 座以上容量 300—800 吨的产地型冷鲜库、6 座以上容量 1000 吨的销地型冷库。(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到 2022 年,30 家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七、三县一区水系连通补水蓄水工程
怀远县重点实施新澥河拓宽疏浚和新淝河疏浚工程。五河县重点实施蔡湖大沟、安淮截源沟、浍沱引河、曹庙沟和马拉沟等五条大沟水系连通工程。固镇县重点实施县城周边水系连通、重要国省道边水系连通工程。淮上区持续推进淮丰引水涵工程和吴小街二号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城区水系连通中段工程和大沟综合治理。着力构建“格局合理、功能完备,蓄泄兼筹、引排得当,多源互补、丰枯调剂,水流通畅、环境优美”的水系连通工程体系。(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八、农田建设工程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以及水毁设施修复项目。到 2022 年,建成高标准农田 350 万亩。(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九、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
(一)强化农村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二)扎实推进“5G+智慧农业示范”工程,扩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实行农机装备 5G+改造。(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三)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工程。(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四)启动数字乡村试点。(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
十、动植物疫病防控工程
(一)建设市级陆生动物疫病病原学检测区域中心,到 2022年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标准。新(扩)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1 个,新建运输车辆清洗消毒中心 8 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二)推进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点建设,开展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三)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设施建设,新建病虫害测报站点 7 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十一、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工程
(一)深入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加快推进畜牧业、渔业机械化。到 2022 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88%。(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二)推动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加强与安徽科技学院合作,筹建蚌埠农业科学研究院;推进怀远糯稻产业研究院、蚌埠花生产业研究院等建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三)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建设,提升国家及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构建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怀远县)为引领,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五河县、固镇县)为基础的“一核两翼”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四)积极推进农业对外合作“两区”建设,支持怀远县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五)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新培育 2—3 个优质、高产、多抗、广适、资源高效利用新品种。实施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中共蚌埠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蚌埠市农业农村局
蚌埠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蚌埠市财政局
蚌埠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中国人民银行蚌埠市中心支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蚌埠监管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