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就像工业芯片,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现在向着攻克这一难题迈出重要一步。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安徽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实施方案》,准备聚集优势资源,围绕我省种业主导品种和制约安徽种业发展的“卡脖子”领域,组织科研院校、种业企业揭榜攻关,通过5年时间重点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培育一批优良品种,做强一批优势企业。
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水稻、小麦、玉米、辣椒等4个农作物和瘦肉型猪、地方猪、肉牛、肉羊、肉鸡等5个畜禽主导品种,分别确定攻关重点任务和预期成果。
根据方案,申报主体必须是我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或种业企业,主持过省或国家重大科研课题,且较好完成任务。申报主体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应具有较强的种质创新能力,对申请揭榜的任务具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和一定的研发基础。牵头单位为种业企业的,应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配套经费与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鼓励、支持科研单位、种业企业与大型龙头企业联合开展良种联合攻关。 申报主体应确定联合攻关的首席专家,明确联合攻关的成员单位和所承担任务,签订合作攻关协议,建立合作机制。 申报成功后,由省种子管理总站、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与攻关牵头单位签订攻关协议。今年将支持9个品种良种联合攻关资金2430万元,其中水稻、小麦各600万元,瘦肉型猪、地方猪各300万元,玉米、辣椒各150万元,肉鸡130万元,肉牛、肉羊各100万元。 以研发“优质、高产、抗逆中籼稻新种质创制及品种选育”为主攻方向,创建育种技术体系和平台,鉴定水稻资源并筛选性状优良的种质,定位克隆有利用价值的新基因等;培育中抗稻瘟病、米质达二级优质米及以上、产量比对照增产5%的中籼水稻新品种5到7个;育成年推广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的水稻新品种1到2个。 培育绿色、多抗、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20-30个。培育关键性状突出,中抗赤霉病、或品质符合优质小麦标准、或增产潜力大、综合性状优良的突破性新品种3-5个。 要育成适宜本生态区新品种15个以上,其中突破性品种1-2个;选育适合本生态区粮饲兼用、功能性鲜食、高淀粉等专用型玉米品种10个以上。 要鉴定辣椒种质资源300份,构建辣椒核心种质资源库,培育优质兼抗2种以上主要病害、适合安徽生态环境的设施专用品种3-5个。 在全省范围内组建瘦肉型猪育种联合体,实现6家核心场联合育种,核心群种猪数量达到1万头左右;培育具有瘦肉率高、饲料转化率高、肉质优良、骨架大等特点的父系种猪新品系1-2个,培育具有繁殖力高、生长速度快、肉质优良、体型高长等为特点的瘦肉型母系种猪新品系1-2个。 地方猪上,将建立我省地方猪种基因库和信息库;培育1-2个地方猪专门化新品系,筛选3-4个含有地方猪血统的最佳杂交组合;开发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优质猪肉产品2-3个。 肉牛要打造2-3个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核心育种场,自主培育种公牛达到15%以上,鲜胚移植受胎率35%以上,冻胚移植受胎率30%以上,肉牛新品系培育完成种质创新,进入快速扩繁和测定阶段。 要建设核心育种场5个,核心群规模达到2500只以上,育种群规模达到10000-20000只;培育出适用于黄淮地区饲养的优质肉用山羊新品系1-2个,培育肉奶兼用新品系1个,提升安徽省山羊种群生产水平和肉羊种业竞争力。 要制订优质肉鸡重要经济性状选育、品系继代选育技术规范,提高我省肉鸡育种规范性和技术水平;选育优质肉鸡专门化新品系3-5个,筛选出符合我省及周边地区市场需求的优质肉鸡配套系1-2个并中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