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技

农业保险政策与服务三农领域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2-12-16 08:50:29

为什么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大家都知道,农业具有先天弱质性,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国家会给予农业大量的补贴。在中国加入WTO后,农业补贴受世贸组织黄箱政策的限制,国家不能够随意对农业进行补贴,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就需要寻找一个能够代替农业补贴的政策工具,而农业保险属于绿箱政策,不受WTO限制,又具有保障农业生产的特性。所以在2007年,在中央政府主导下,中央财政对种植业农作物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就此政策性农业保险孕育而生。而且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最有效的、能够代替部分农业补贴的政策工具。



为什么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成为代替农业补贴的政策工具    

       大家应该都在想,代替部分农业补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为什么国家就选择农业保险了呢?其实我觉得国家一开始也只是进行试点,但是后来发现,农业保险对三农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农业保险能够将农业补贴进行再分配,能够精准有效的将财政补贴资金用在农业生产需要的地方。这里我可以举几个例子。

       首先从农户角度来看,如果是给农户发补贴,假如每个农户每亩地发50块钱,其实这点钱对于农户来帮助不大,假如受灾,这50块钱根本无法弥补你种粮的带来损失。但假如用着50块钱买保险的话,可以买1000块钱的风险保障,也就是说如果农户受灾,可以赔偿农户1000块钱,有了1000块,第一农户的利益收到保障,第二有能力开展再生产,这就体现了农业保险能将财政资金精准用在需要的地方。 

      其次从区域角度来看,例如我们18年温比亚台风,我省北部地区受灾十分严重,但我省南部却没有灾害,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保险可以用南方的钱去弥补北方的灾害,因为农业保险保费是公司整体统筹的,我们不管钱是哪个地方交的,只要哪里受灾,我们就按照标准和条款,将赔款打到哪里;但农业补贴不行,补贴是发给农户的,理论上南方的农户不会把自己的补贴款拿出来,去弥补北方损失的。这就是农业保险的一种再分配作用,能够集全省之力,对特定的地方进行大额赔付。我们18年温比亚单区域就赔款5亿多元。

     从时间角度来看,例如今年特大高温干旱,全省灾情都很重,南方北方都需要赔款,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保险会将多年的保费结余拿出来,在今年重大灾害中一次性赔付掉,切实保障农户收益。而农业补贴不行,因为补贴发放到农户手里,基本当年就花掉了,不会向保险经办机构一样,逐年滚存,使其增值,以备不时之需。

     基于以上三个例子,可以看出来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对农业补贴资金进行再分配,精准的将资金用在农业生产需要的地方,比农业补贴更加灵活、更加有效、更能够保障农业生产。所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在过去的15年里,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可以代替部分农业补贴,成为国家保障农业生产最重要的政策工具。



什么是政策性农业保险

       这里要注意两个词,一个是农业保险,一个政策性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可能大家都清楚,说白了就是你种的农作物受损了,我们就对损失部分给予一定不赔偿。

       而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有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一般政策性农业保险分两种,一种的中央政策性保险,这种是有中央财政补贴的,一般保障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主粮作物;还有一种是地方政策性保险,这种一般是由省、市、县给予补贴,保障的是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具体的补贴就体现在保费上,一般农户只交保费的20%到30%,剩下由财政给予补贴,等于是一种变相的农业补贴。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这个主要是想让农民朋友们了解一下,我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保险机构,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户利益,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上下了多少功夫。

       从2004年开始,农业保险连续18年“入驻”中央一号文件。

       2007年,安徽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始试点,被列为民生工程,采取的是联办模式,即保险机构只提取手续费,如果赔付率超过一定标准,政府将进行兜底。

       2008年,安徽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08〕42号),这个文件确定了农业保险基本框架,标志着我省农业保险正式启动,正因为这个文件,当时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才有了安徽农业保险辉煌的今天。

       2010年,安徽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基层管理和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10〕31号),文件明确了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职责,并且对相关部门提出了要求,正因为这个文件,基层政府在农业保险初期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形成了保险机构和基层政府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农业保险健康、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

      2013年《农业保险条例》正式施行,它的出台填补了《农业法》和《保险法》未涉及的农业保险领域的法律空白,明确了农业保险在“三农”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2014年安徽省将联办模式调整为保险机构自负盈亏,这意味着政府正在逐渐放手,正在逐步将农业保险引入市场化运营,也意味着农业保险体系日益健全。

      2015年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高瞻远瞩,认为当时的政策性保险保障水平已无法满足规模经营主体的需要,在全国仍在施行“保物化成本”基本险的时候,让国元创新产品,推出了“补充保险”,该保险由省财政补贴50%的保费,农户只需要缴纳50%的保费,产品上线后,受到全省规模经营主体好评,充分保障了规模经营主体的利益,也为当时土地流转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6年,在财政、农业和银保监局的支持下,我们公司推出了“基本险+补充险+商业险”的三段式保险,其中的商业险是对农业保险去政策化的一次尝试,如果农户认为政策险仍无法满足其保障需求,可以在政策险的基础上,通过全额缴纳商业险保费的模式,进一步提升保障水平。国务院办公厅专门赴黟县调研“三段式”保险,该险种也被政府称为“黟县模式”。

     2017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在粮食主产省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的通知》(财金〔2017〕43号),这个大灾保险就是2015年我们推出的基本险+补充险的全国推广。 

     2018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共同印发《关于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将规模经营主体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其实这里的完全成本保险就是我们的“三段式”保险,只是国家将三段式的商业段,改成由国家进行补贴。同时,把小农户也纳入完全成本保障范围。该文件的印发,标志着农业保险从“保物化成本”迈入到“保完全成本”的时代。国家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迈向了新高度。

    2020年,财政厅等5部门印发了《安徽省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皖财金〔2020〕1177号),该文件明确了农业保险要从单一的保障自然风险,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方向转型。标志着农业保险成为了推动“三农”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我省农业保险第二个十年“里程碑式的文件”。

    202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农业保险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办秘〔2021〕38号),该文件从政策层面明确了农业保险如何成为推动“三农”发展的重要工具,构建了我省农业保险“一主三辅助两叠加”的服务体系。

     2022年,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要求各保险机构要发展商业险,创新具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绿色农业产品,如果险种试点成功,财政厅将给予补贴。也就是说政府已经开始鼓励保险机构做没有财政补贴的商业性农险。

      就在两个星期前,安徽省财政厅等5部门印发了《安徽省“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方案》,该文件是要在农村引入金融活水,以农业保险为桥梁,发挥信贷、担保、投资等金融工具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银行、保险机构、担保机构、投资机构形成金融合力,有效解决农村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效率不高等实际问题。

       以从事农业保险10多年的经验来看,2022年这两个文件,又让安徽农险走在全国前列,说明我省已经开始尝试探索保险外延领域、金融服务领域和商业性农险领域,这都是未来农险要走的道路。

      所以,通过回顾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出台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高保障的艰苦历程,是在各级政府、保险机构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努力下,才有了今天的成绩,现在来看很简单的一个产品,其实是经过10几年积累演变才得到的。

      第二,这么多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保险的发展,每年中央1号文件都要提到农业保险,每年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的文件出台。

     第三,我省是农业大省,所以除了国家政策外,我省也依据实际农业发展需要,为广大农业争取了很多保险政策,每项政策都凝聚着政府、各部门和保险经办机构的心血,也承担着很大的财政压力,也是政府服务三农的重要体现。

     第四,通过多年发展,农业保险的服务领域在不断延伸,正努力向助力产业机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稳定农户收入等方面迈进。可以说农业保险已经从保障“农作物生长”转化成保障“三农”。

     所以希望广大的农民朋友能够珍惜农业保险,积极购买农业保险,用好、用活、用准这项国家惠农政策,从小了来讲是保障自身收益,从大了来讲是共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保险发展的成效   

      1.从国家层面来看,自2007年实施保费补贴政策以来,财政部累计拨付保费补贴资金2201亿元,年均增长22%。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1059亿元,保持全球第一。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业保险发展十分迅速,短短十多年,保费规模已经赶超美国(1980年开始)。

      2.从增幅来看,中央规定的保险品种由最初7个增加至21个;提供的风险保障从2007年的0.17万亿,增至2021年的4.8万万亿;赔付金额从2007年的29亿,增至2020年的616亿,较2007年提高了20倍。

     3.从我省来看,我国的农业保险走在世界前列,我省的农业保险也走在全国的前列。

       一是被誉为全国农业保险的“一面旗帜”,率先在国内实现“六个第一”。是率先成为全国大宗农作物承保面积跨越1亿亩的省份;率先成为全国主要农险品种全覆盖的省份;率先开展了地方政策支持的补充保险;率先采取“保险+互助”方式开展水产养殖保险;率先在全国规模化推进“保险+期货”并实现历史最大单;率先开展农作物天气指数保险试点。

     二是承保方面,全省年均为1500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650多亿元。财政资金放大效应32倍,承保率常年超全国平均水平。

      理赔方面,2008-2021年累计赔付219.65亿元,近7000万户次农户受益。农业保险在2010、2016、2020年特大暴雨洪涝灾害、2018和2019年“温比亚”“利奇马”台风、2012年小麦赤霉病、2018-2019年养殖业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损失补偿作用。(再保)

       由以上的成效可以看出,第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十分迅速,第二已经成为保障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金融工具,为广大农户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是政府救助、互助、应急等政策工具做不到的。


农业保险在“三农”领域的运用


       因为很多农民朋友可能只把农业保险看成一种商品,接触的层面也主要停留在买保险、收赔款,觉得农业保险是很简单的事情。其实农业保险在“三农”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为发展三农经济进行兜底,为开展三农事业提供保障。

       第一个运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安全廉价的粮食供给

      农业保险维护粮食安全具体体现在对三大主粮作物进行保障,一旦粮食作物受灾减产,我们将给予农户赔偿,保证农户能够受灾后持续再生产,稳定农户的种粮信心,确保农户持续种植粮食作物。

     在政府和保险经办机构的共同推动下,目前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的全省覆盖率已经达到98%,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同时,保险保障水平也覆盖全省粮食作物总产值的65%,可以说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保障非常充分。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就像今年特大高温干旱,不少大户颗粒无收,有些损失上百万,如果没有农业保险,这些农户就没有资金投入持续再生产,导致全省粮食产粮下降。本次高温干旱,国元赔款大约在25亿元左右,这些赔款可以让大部分大户走出困境,持续农业生产,确保粮食稳定供给。下一步,我们也将以稳产、提质、增效为目标,从发展粮食品牌、种业振兴入手,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的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第二个运用:保障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特色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政府也在尝试推进高附加值、高产值的特色产业,但特色产业具有投入高、风险高、管理难度大等特点,一般的规模经营主体并不轻易投入到特色产业,害怕血本无归。所以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必须依托农业保险的保障,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目前安徽省财政予以补贴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险种超过60个,险种超过300个。如大棚蔬菜、水产养殖、茶叶、中药材、林下经济等都是特色保险的重点保障对象,对我省特色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通过数据分析,我省特色保险覆盖率仍然不高,保障水平仅能覆盖特色产业总产值的10%(主粮作物为65%)。也就是说如果想全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保障端的特色保险仍需进一步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将围绕商业性农险、全产业链保险以及新兴产业保险,争取进一步扩大特色产业保障程度。

      第三个运用: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助力“两强一增”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提升,以及农村劳动力的不断减少,农村现代化建设成为三农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些年,农业保险在科技、机械方面进行了有力探索。

      机械方面,我司全省累计承保农机具、农用器械4121千多辆,共为6604位规模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3亿元。形成了农机具保险、农业生产设施、农业雇主责任险、农业产业园区等一揽子保险。

     科技方面,农业保险正在打造“天空地”一体化,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全局,无人机监测局部,铁塔监测重点客户的方式,对农作物长势,土壤墒情进行监测,为农户提供风险预警,加大防灾减损力度;通过监测牲畜识别称重和水质环境,分析动物重量、含氧量和水质变化,掌握牲畜和水产的生长情况;通过监测规模经营主体,以GIS系统和农业技术专家库为基础,结合遥感气象数据,为规模经营户提供田间管理和产品提质增效指导。

      助力农户增收方面。我们希望通过构建体系,来保障农户受益。一是新技术增收;二是提品质增收;三是稳物价增收;四是扩绿色增收;依托林长制国元护林保,做大做强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