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技

绿色防控让小麦过“险”关 ——安徽小麦赤霉病防治一线见闻

更新时间:2023-05-06 16:45:41

安徽省是小麦赤霉病常发重发区,如何确保今年夏粮生产首战告捷?该省把小麦赤霉病防控作为春季农业生产重中之重,纳入市、县、乡三级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 建立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推行“结果导向、挂图作战”多方面发力。记者日前在一线采访发现,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治涌现出不少新变化。

科学防控引入数字化管理

“由于今年的气象年景十分利于赤霉病侵染,防控压力超过历年,为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户、技术措施落实到田,农技人员全部深入一线开展赤霉病防控技术包保活动,推动赤霉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连日来一直带队在田间地头督导的宿州市植保站副站长朱德慧介绍说,他们依托全国植保能力提升工程和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风险监测项目建设11个农作物病虫害智慧监测网点,开展数字化精准监测,指导赤霉病精准防控。同时市、县、乡成立网格化包保组1612个,借助省级平台对防控过程全程进行监督。通过近年强抓赤霉病防治工作,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都成为植保员的好朋友。这些主体的小麦田成为植保站的“编外监测点”,促进病虫情报更加准确;另一方面,主体们的防控意识、防控水平也越来越高,有利于赤霉病防控工作确保防效。近几年,无人机防治病虫害的普及,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投身农业,解决了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不精准的难题,这也是全市700多万亩小麦能够确保在“窗口期”完成防治任务的底气。

“从 4 月 1 日起,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全面调度各地小麦赤霉病防控资金保障、植保机械投入、统防统治面积、防治组织投入以及防控进度等情况。从4月11 日起,以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名义,对资金投入、防控进度等实行日调度,并每日通报给各地政府,指导各地压实赤霉病防控责任和防控措施。今年防治工作中,我们重点加大了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负责人介绍说,要求各地全面摸清所辖区域内的统防统治组织和高效植保机械情况,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在防控赤霉病中的作用,抓住抽穗扬花窗口期,大力推行统防统治,确保主产县覆盖率达80%以上。同时,加强统防统治组织作业管理,建立防治服务档案,通过“安徽省病虫疫情信息调度指挥平台”对无人机等防控作业质量实行全程监管。

种粮大户兼职植保成风尚

亳州市谯城区小麦种植面积136万亩。记者在大杨镇高杨行政村罗庄看到小麦长得密集齐整,淡淡的麦花香散发在空气中。“我们祖祖辈辈就靠种粮食吃饭。所以把粮食看得比什么都重。你看政府不仅免费提供防治药剂,还贴补每亩4.5元的飞防补贴。我的小麦纯利润每亩能收入400-600元。”鸿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贤海介绍说,自己种植1100亩小麦麦子,加上还为周边的几个村托管了15000亩小麦。所以自己购置了5台无人机,用四天时间就能防完一遍。赵桥乡赵桥集村的焦魁是当地的种粮“明星”,同时身兼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说,自己种植1030亩小麦,合作社拥有37架无人机,今年已开展统防统治20多万亩。他说:“以前认识程度不够,不重视赤霉病防治,不知道什么时候打药,还没有抽穗就开始打,钱浪费了还没有起效果,现在技术人员指导到位,种植水平高,比普通大户还要每亩多收200斤麦子”。这两年,小麦价格的节节攀升让当地种粮大户尝到了甜头。他们抓小麦赤霉病防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大提高,同时也示范引领当地小农户高度重视防控工作。

据悉,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成立7个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指导组,包保15个小麦生产市,在防控“窗口期”开展不少于3次的技术指导服务,通过实地查看、走访农户等形式, 看麦情、访民情、解难情、报实情。采取全面实施“行政人员+技术人员+防治队伍”的“三位一体”网格化包保模式,全省成立包保组9356个;采取村组网格员全程参与进行防控过程监督。按照“防住为王、结果导向”的要求,以防效论成绩。对于防控效果不理想,出现小麦赤霉病病穗率、病粒率和带毒率超标的地区,将全面复盘,倒查追责。采用平台开展防控第三方监管、遥感开展防控效果评估。

绿色药剂采购防治率提升

在五河区县浍南镇黄圩村的万亩绿色防控示范区,麦穗刚刚开花。一对父子正在紧张地进行植保作业:父亲配药儿子飞防,两个人配合得有条不紊。专程请假回家帮助父亲飞防作业的朱克刘告诉记者,今年花了6万多块钱买了一架大疆T50无人机,自学了飞防技术。4月初又在当地植保部门组织的培训会上进行了专业学习,取得了上岗资质。父亲种了500亩小麦,政府免费发放了高效防治药剂,一天就可以打完。

五河县小圩镇大圩村的禾苗植保合作社理事长黄国斌忙得不亦乐乎:清晨5点多钟,6个飞防组、12台无人机、8台自走植保机、30多号人全部出动到各个乡镇进行赤霉病飞治。为了争分夺秒,合作社派人把中饭、晚饭都直接送到田间地头。4月23日要结束第一遍打药。今年蚌埠五河县下了“血本”投入小麦赤霉病防治,采购的药剂全部在省植保站推介的6种高效药剂名单之列。“往年用的药剂一亩地要用160至180毫升,今年采购使用的高效药剂只要45至60毫升就可以了。而且不仅有防治赤霉病的功效,还能兼治防锈病、白粉病,可谓一举多得。减药减水后,无人机的作业同时提速高效了。”黄国斌介绍说。

 “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会首次以市政府名义牵头召开,纪委、监委作为参与部门派专人参加。分管市长当场要求:有发病的县区,纪委监委必倒查、必追责。所以谁也不敢掉以轻心。”蚌埠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赵入德告诉记者,小麦赤霉病防治各级都压实了责任,不允许任何环节出问题。

加快党组织领办植保合作社

“我家只有5亩6分地,还分散在三块田里。以前小麦赤霉病防治期,我都是自己买药水、背个喷雾机自己打。这两年政府购买服务帮助我们农民进行防治。到了时间,就有专业的植保组织整村进行飞防植保作,不用问不用管就把你家的地给干了,省心省事多了。” 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窦庄村村民武贝贝告诉记者说。

政府统一购买服务,既给小农户节省了麻烦,对大农户而言更是省钱省力。当地的种粮大户侯孝信在窦庄村种了一千多亩小麦。飞防组织当天正好给他家的地打第一遍药,侯孝信也在一旁打下手、帮帮忙。“这些年,种粮政策好,赶上了好光景。”他介绍说,两次赤霉病防治,就以最便宜的一亩地15元钱来算,最少给他省了3万多元,真正是节本增效。

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纵楼村书记赵忠奇介绍说:“以前我们本地没有专业的植保防治机构,每到赤霉病防治窗口期,都是请河南、山东等地的植保组织过来作业。植保过后的售后服务很难保证。从去年开始,为了鼓励和扶持本地农业发展,同时增加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我们村里率先成立了淮北市杜集区牧农植保专业合作社,这也是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赤霉病防治统一采购本地植保组织服务。这样,效率上得到提高,同时植保服务的质量问题可以追溯。”

(来源:中国农网)